close

 

乍聽片名以為又是一部me too策略下的跟風產物,直到定睛一看類型是紀錄片,先是出乎我的初步認定,整部看完之後,又再次出乎我對紀錄片的刻板認定,那種心情我想可以用「驚喜連連」來形容吧! 

 

街舞狂潮-電影海報.jpg 

 

紀錄片對我而言不算陌生,也曾經就紀錄片中所呈現的真實與非真實,客觀或假客觀的探討醉心過一陣子,此次從年輕導演的眼光下再次接觸,體會到全然不同的視野,那是一種可以把所有理論都拋諸腦後的新鮮感受,值得一提的是,藉由街舞題材引發群眾共鳴與後續討論的,不單單只是街舞而已,這是一個關於理想與堅持的真實故事,因著每個觀影者人生經歷的不同,而在每個人的心中投擲了不同的光熱彈。 

 

同一片天空下,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紀錄片的存在就是幫助我們,把一個看熱鬧的局外人暫時置放在別人的生命中,用不同角度重新觀察或發現我們原本熟悉或不熟悉的事件,得來的感動與看劇情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正在窺視的並不是演員,而是活生生又平凡的如同我和你。雖然這種“看似客觀”難免逃脫不了導演的操縱,畢竟何者該曝光何者該放大,想要呈現何種面向,決定權還是在導演身上,但是在【街舞狂潮】裡,我感受到的是導演極盡所能的想把自己的存在淡化到不存在,他沒有幫鏡頭裡的任何一個人下註解(當然我們也可以抱持成見的說那些被訪談對象吐露的心聲其實正是導演觀點),精準的剪接與補充畫面也都盡量不著痕跡的置入,那種極力呈現真實的誠意很有。在三十四歲的阿倫超過十七年的尬舞人生裡,歷經的榮耀掌聲、風雨挫折不計其數,但導演並沒有灑狗血的刻意著墨渲染,反而將阿倫所有的困境苦頓平靜帶過,點到為止,散發出來的情緒都留給觀影者自行細細體會,而後來我發現這也恰恰正是主角阿倫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 

街舞狂潮-阿倫.jpg 

即便是開放多元如現在,社會價值觀的疆界仍究明顯存在,何況是在那個不容許不同的舊年代裡,能在不被認同的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更顯得勇敢又彌足珍貴,阿倫,就是一個突破重圍創造局面的庶民代表,以鬥士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來自單親家庭的問題少年,在街頭遇見了在電視上看見的很厲害的比賽舞團,開啟了他一輩子的熱情與志業。看完影片幾天後,有幸參與阿倫的小型專訪,感佩他言談間所透露的絲毫沒有懷才不遇的辛苦,只有無盡的感恩與接下來該怎麼做的計畫,是個思想很有內容又謙遜的實踐主義者,認真的眼神與談吐,很有魅力,就像我透過【街舞狂潮】對他的認識一樣。

 

基於此點,我益發尊敬哲賢導演。我問了他,我以為他也是個熱衷街舞的人,才能拍出如此的靈魂,但我嚇一跳其實他不懂跳舞。

 

他只是狂熱於電影,是跟街舞不同領域的另一個瘋子。 

 

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中,導演與被攝者之間所要培養的情感與默契,往往也大大超越劇情片,前提是因為主角不是專業演員,所以必須,為了挖掘更深更多,所以必須,這樣才能讓他們在鏡頭前表現得更自然,才能捕捉到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再者,一部人物紀錄片的誕生,往往需要貼身觀察記錄一段很長的時間,甚至生活在一起,日久生情自是人之常情,不只變成朋友,還是搏感情的好朋友,不過能夠像阿賢與阿倫這般革命情感,著實很不容易。

 

無論是在試映會現場還是專訪,導演的全然低調,把舞台與掌聲都給了阿倫。【街舞狂潮】10/1正式上映,當天也是公布今年金馬獎入圍名單的日子,這部片子不負眾望獲得了「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兩項入圍肯定,我一個人在家裡看到新聞時竟然興奮尖叫出聲,腦中出現的畫面是那天聊著,講到金馬獎這件事,當時入圍名單尚未公布,阿賢導演語氣堅定握拳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想辦法得一個的啊!一定要讓阿倫跳著走進星光大道才可以!」導演矢志入圍竟是為了要讓阿倫得到亮相的機會,而阿倫則是老神在在的誇著導演,我看著眼前兩位熱情誠摯互推功勞的大男孩,會心地笑了。如今夢想成真,我替他們笑得更大聲了。

 

後來也在9/28首映的相關新聞中看到這段文字(2010/9/28/中央社):『發揚街舞為使命,目前擔任中華民國街舞協會理事長的阿倫,被朋友笑稱是「街舞界的瘋子」。阿倫說,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為辦街舞比賽傾家蕩產,一提到街舞就不顧一切。他感性地說,「我發現導演蘇哲賢也是瘋子,應該說是傻子,為了拍我這個瘋子,弄到窮途末路、要借錢的地步,還親自到街頭賣票,他對拍片的付出有讓我感受到同樣的心酸

 

阿賢與阿倫,這對互挺互信的親如兄弟,那種惺惺相惜的投射情感,在大家面前,表露無遺。

 

 .....

 

糟糕!碎嘴到這裡,才發現完全忘記【街舞狂潮】另一條主線,八個小孩。

看來以後要練習說重點,讓內容更言簡意賅些。

 

街舞狂潮-八個小孩.jpg 

 

正如電影文宣上揭示的,「一位勇敢寂寞的街舞鬥士」、「一群滿腔熱血的街舞少年」,若說阿倫是一個致力為台灣街舞創造局面的領航者,八個小孩就是勇敢掌握前人開道,活出自我的後起之秀。少子化加上民主化,家長對於孩子們有心學習課業之外的才藝,多半是抱持鼓勵心態,歌唱、舞蹈等選秀節目興起,也透露著行行都能出狀元的訊息,所以我們可以很欣喜的看見台灣的街舞文化正在起飛,水平也不斷拉高;各式大小舞團的形成,讓小朋友們提早接觸社會,學習負責任,學習團隊相處,學習組織運作,看著八個小孩為了街舞大賽苦思舞步,分工合作,連衣服都自己採買自己做,我想應該讓很多原本只看到表面的人對於街舞運動有所改觀。有道是跳舞的孩子不會變壞,連阿倫自己也笑說,當初若沒有接觸舞蹈,自己現在可能在蹲苦牢哩!呵!

 

不過,跳舞與升學,興趣與前途,顯然還是存在著對立的衝突,一旦面臨了抉擇,那個放大的框框似乎一下子又縮小起來,高三的年紀,一個小孩邁向大人的分水嶺,迫使八個小孩即使再怎麼獲得滿堂采,也得在掌聲之後選擇暫時分道揚鑣,我們不知道再次合體的約定日後能不能成真,但誰能否認這就是人生?至少,隨著電影的上映,【街舞狂潮】又將他們凝聚在一起了!

 

追求夢想沒有錯,街舞是唯一,或者不是唯一,把它當成人生志業,或是一段璀璨的插曲,都沒有錯!人老了,行將就木之際,遺憾的不是做過什麼,而是錯過!看完電影,我心裡的小小激動在這裡。

 

「人生有夢,築(逐)夢踏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年紀輕的時候對常聽到的這兩句話沒啥感覺,現在年歲有了,才漸漸體會其字裡行間的深刻。【街舞狂潮】引起觀眾共鳴在於它在我們心上搧風點火了!它讓我們想起自己曾經熱衷卻又遺忘的種種,也許有人曾懷抱著樂團夢,有人想環遊世界,有人想當攝影大師,有人想變成畢卡索...,走出戲院,有多少人會趕快回家拿起電吉他,揹起相機,將小小火苗燃成燎原之火呢?

 

想要活在當下,唯有實踐;享受過程,不計較結果。

 

我眼中的【街舞狂潮】,沒有曲高和寡的夫子自道,沒有賺人熱淚的煽情意圖,它就是那麼活生生的紀錄並報導著,給你有所思有所想,給你一點興奮澎湃,再給你一點唏噓感嘆;所有的情節走向都不是預先編寫好的,街舞大賽的成敗也不是編劇決定的,它只是很忠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人的人生,因為熱情而持續,因為執著而美麗。

 

紀錄片裡的所有人都還好好活著,結局自是未完待續,這股氣勢究竟是狂潮,還是短浪,對我而言並不重要,反正寫進歷史裡,不管一年還是一百年,都只是一個點,想東想西只會讓什麼事都做不成。人生就像一場高潮迭起的線上遊戲,只要玩得開心,玩得精采,玩得漂亮,在自己在意的點上用盡全力,對得起自己就夠了!

 

好吧!我的熱血神經也被啟動了,這就站起來,去實踐我的夢吧!

 

街舞狂潮-與導演和阿倫合照.JPG 

與哲賢導演(左後一)和阿倫(左前一)的留念合影,站在右後方的是

神秘的第一代街舞頑童JACK,現在是很厲害的文學補教名師XDDD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魚子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